主页 > 名句 > 王昌龄的名句 > 闺中少妇不知愁,春日凝妆上翠楼。

闺中少妇不知愁,春日凝妆上翠楼。

出自唐代王昌龄的《闺怨

闺中少妇不知愁,春日凝妆上翠楼。

忽见陌头杨柳色,悔教夫婿觅封侯。

闺中少妇不知愁,春日凝妆上翠楼。译文及注释

译文一

闺【guī】中少妇未曾有过【guò】相【xiàng】思离别之愁,在【zài】明媚【mèi】的春日,她精【jīng】心【xīn】妆饰,登【dēng】上高楼。忽然看【kàn】到路边的杨柳春色,惆怅之【zhī】情【qíng】涌【yǒng】上【shàng】心头。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,建功封侯。

译文二

闺阁中的少妇,从来不知忧愁;

春来细心打扮,独自登上翠楼。

忽见陌头杨柳新绿,心里难受;

呵,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。

注释

闺怨:少妇的幽【yōu】怨。闺,女子卧【wò】室,借【jiè】指女子。一般【bān】指【zhǐ】少女或【huò】少【shǎo】妇。古人【rén】"闺怨"之作,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【chūn】寂寞,或【huò】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【qíng】。以此题材写的诗称“闺【guī】怨【yuàn】诗”。

"不知愁"一作"不曾愁",则诗意大减。

凝妆:盛妆。

陌头:路边。

觅封侯:为求得封侯而从军。觅,寻求。

悔教:后悔让

创作背景

  唐代前期国力【lì】强【qiáng】盛,从军【jun1】远征,立【lì】功边塞,成为当时【shí】人们“觅【mì】封侯”的一条重要途径。“功【gōng】名只向马上取,真【zhēn】是英雄【xióng】一丈夫”(岑【cén】参《送李副【fù】使赴碛【qì】西官军》),成为当【dāng】时许多人【rén】的【de】生活理【lǐ】想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百度百科.闺怨

鉴赏

 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《闺怨》尤为突出。诗题为《闺【guī】怨【yuàn】》,起笔却写道【dào】:“闺【guī】中【zhōng】少妇不知愁”,紧接着第二【èr】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【chóu】的【de】少妇,如何在【zài】春光明媚【mèi】的日子里“凝妆”登楼远眺【tiào】的【de】情【qíng】景【jǐng】。于是,一个【gè】有些天【tiān】真【zhēn】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【shàng】。闺中少妇果真不【bú】知愁吗?当然【rán】不【bú】是。读【dú】过全【quán】诗之后我们【men】知道,这是一位丈【zhàng】夫远征他乡,自己独守空【kōng】房的少妇,即使在【zài】唐朝封建礼教【jiāo】尚不严格束【shù】缚妇女的时代,她平日里【lǐ】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【de】。

 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,称为“诗眼【yǎn】”。这位少妇所见,不过寻【xún】常之【zhī】杨柳,作【zuò】者何【hé】以称之为【wéi】“忽【hū】见”?其实,诗句的【de】关键是【shì】见【jiàn】到【dào】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【xiǎng】和【hé】心理变化。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,不仅仅是“春色”的代替物,同【tóng】时【shí】,它又是友人别【bié】离时【shí】相赠的【de】礼物,古【gǔ】人很早【zǎo】便有折柳相赠【zèng】的习【xí】俗【sú】。因为那迷茫【máng】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【yǒu】着某【mǒu】种内【nèi】在的相似。

  故少【shǎo】妇见到【dào】春【chūn】风拂动下的杨柳,一定会联想很多。她会【huì】想到平日里的夫妻【qī】恩爱,想到与丈【zhàng】夫惜别时【shí】的深情,想到自己的美【měi】好年华在孤寂中一【yī】年【nián】年【nián】消逝,而眼前【qián】这大好春【chūn】光却无【wú】人与她共赏……或许她还会联【lián】想【xiǎng】到【dào】,丈夫戍守的【de】边【biān】关,不知是黄沙漫【màn】漫,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?

  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,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【jiǔ】的幽怨、离【lí】愁和遗憾便一【yī】下子【zǐ】强烈起来,变得一【yī】发而不【bú】可【kě】收。“悔教夫婿觅封侯”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【de】情【qíng】感。说到“忽见”,杨柳色显然只是触【chù】发【fā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【yī】个【gè】媒【méi】介,一个外因。如果【guǒ】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,她【tā】的希冀与无奈,她的哀怨与幽【yōu】愁,杨柳是不会如此强【qiáng】烈地【dì】触动她【tā】“悔”的情【qíng】感的。故【gù】曰少妇【fù】的情感变【biàn】化看似突然,实则并【bìng】不突然,而在情理【lǐ】之【zhī】中。

王昌龄简介

唐代·王昌龄的简介

王昌龄

王昌龄 (698— 756),字少【shǎo】伯,河【hé】东【dōng】晋阳【yáng】(今山【shān】西太原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,后人誉【yù】为“七绝圣手”。早【zǎo】年贫贱【jiàn】,困于农耕,年近不【bú】惑【huò】,始中进士。初任【rèn】秘书省校书郎,又中博学宏辞,授汜水尉,因【yīn】事【shì】贬岭南。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【wéi】、王之涣、岑【cén】参等交厚。开元末【mò】返长【zhǎng】安,改授【shòu】江宁丞。被谤谪龙标尉。安史乱起,为刺史闾丘所【suǒ】杀。其诗【shī】以【yǐ】七绝见【jiàn】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【yǒu】“诗家夫子【zǐ】王【wáng】江【jiāng】宁”之誉(亦有“诗家【jiā】天子王江宁”的【de】说法)。

...〔 的诗(212篇)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