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朱熹的诗 >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

次韵雪后书事二首

[宋代]:朱熹

惆怅江头几树梅,杖藜行绕去还来。

前时雪压无寻处,昨夜月明依旧开。

折寄遥怜人似玉,相思应恨劫成灰。

沉吟日落寒鸦起,却望柴荆独自回。

满山残雪对虚堂,想似当年辋口庄。

门掩不须垂铁锁,客来聊复共藜床。

故人闻道歌围暖,妙语空传醉墨香。

莫为姬姜厌憔悴,把酒论文话偏长。

次韵雪后书事二首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其一

江边【biān】的【de】几树梅【méi】花真是令人惆怅,我拄着【zhe】藜【lí】杖在树下徘徊,离【lí】开,又回来。

先前白雪覆【fù】盖在【zài】梅花上,看不出【chū】是雪是梅,花朵无处找寻,昨天夜里伴着皎【jiǎo】洁【jié】的月光,梅【méi】花依旧【jiù】凌寒盛放。

今【jīn】日我【wǒ】想折下几枝来送给【gěi】远方的那个【gè】我怜爱的人,遗【yí】憾的是相【xiàng】思这场劫【jié】已化为灰烬。

我在树下沉【chén】吟了良【liáng】久,直【zhí】到日暮时分【fèn】,寒鸦归【guī】巢,且远远的望着那【nà】扇柴门,独自归去。

注释

⑴次韵:旧时古【gǔ】体诗词写作的【de】一种方【fāng】式【shì】,使【shǐ】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【hé】诗。书【shū】事:记事。书【shū】是书写、记录的意思。

⑵劫成【chéng】灰【huī】:古印度【dù】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,重【chóng】新再【zài】开始,这样【yàng】一【yī】个周期叫做一“劫”,后人借用“劫”指天灾【zāi】人祸。“劫灰”本为“劫火”之余灰,此处当【dāng】指灾祸后留【liú】下【xià】的残【cán】迹。

次韵雪后书事二首鉴赏

  这首【shǒu】诗的题目为“次韵【yùn】雪后书事”。这首【shǒu】诗是一首和诗【shī】。和诗是朋友之间用诗相互酬答的一种方式。这种【zhǒng】朋友之间的【de】相互酬答,既可以是面对面的,也可以【yǐ】是身在异处【chù】通过书【shū】信的形式来进【jìn】行【háng】的。根据诗【shī】中的“折寄遥怜”、“相思【sī】”、“独自回”等词可知【zhī】,这首诗【shī】显然属于后者【zhě】。这首诗【shī】是一首记事诗。诗歌所记【jì】何【hé】事?且看诗歌本身。

  诗歌开首就【jiù】用一【yī】个直接表达【dá】感情的词“惆怅”,不仅奠【diàn】定【dìng】全【quán】诗的感情【qíng】基调,且获总【zǒng】领全篇之效。此词的作用虽然【rán】易解,但问题【tí】是,谁人【rén】“惆【chóu】怅”,为【wéi】何“惆怅”。谁在“惆怅”呢?首句说“惆怅江头几树梅”,莫非梅在惆怅【chàng】?根据【jù】颔联,前时虽曾大雪压梅,然梅已在昨【zuó】夜【yè】雪后绽【zhàn】放【fàng】枝头【tóu】,当【dāng】无惆怅之理【lǐ】由。既【jì】然不是梅在惆怅,惆【chóu】怅的就【jiù】只能是诗【shī】人自己。诗人开篇【piān】就说自己【jǐ】“惆怅”,可见其“惆怅【chàng】”之浓【nóng】之深。诗人作诗,当蓄积的感情于提笔【bǐ】之【zhī】际浓烈得难以【yǐ】化解【jiě】时,便无暇慢条斯理的运用【yòng】所谓的技巧表【biǎo】达之【zhī】,而【ér】常常在诗歌的开头直接【jiē】予以【yǐ】发泄,若【ruò】李【lǐ】白之“大道【dào】如青天,我独不得【dé】出【chū】”(《行路难【nán】》),“噫吁戏,危乎高哉”(《蜀道难》),即为【wéi】此【cǐ】类。然则,诗人为何惆怅?是因为江头只有几【jǐ】树梅,为梅之少而惆怅【chàng】吗?恐亦不【bú】是。为何?因为梅虽【suī】是中国古代诗人的爱物,但其诗中的【de】梅多以株,甚至以枝【zhī】论,若“墙【qiáng】角数【shù】枝【zhī】梅”之类【lèi】,然未见有【yǒu】诗人因此【cǐ】而惆怅者。因此,朱熹之惆怅当【dāng】非为梅而为其内心本有之【zhī】情绪。既然【rán】诗【shī】人【rén】非【fēi】为梅惆【chóu】怅,为何要以“江头【tóu】几树【shù】梅”紧承其后?因为诗人要借江【jiāng】头的【de】这几树梅【méi】来纾解心中之惆怅。

  诗歌第二句云,“杖藜行绕去还来”。“杖藜【lí】”者,拐【guǎi】杖也。此句【jù】写诗人之行为。诗人手扶拐【guǎi】杖【zhàng】绕行于【yú】梅下,去而【ér】复来,何也?乃因诗人【rén】爱【ài】梅,不忍离去耶?此种可能虽【suī】不能排除,然结合首句与第【dì】三四【sì】联看,似理解为诗人因惆怅极深,徘【pái】徊难去,更为【wéi】妥【tuǒ】当【dāng】。

  颔联忆【yì】寻梅之经历【lì】。“前时雪压无寻【xún】处”,似为【wéi】诗【shī】人惆怅之因。然昨夜雪停,梅已于月下绽【zhàn】放,因雪无处寻梅的惆怅当烟消云散,何以今日仍惆怅【chàng】难抑?此句【jù】再次表明,诗人的惆怅非【fēi】为梅也【yě】。整联写诗人寻梅【méi】之经历,却以“雪压【yā】”表现【xiàn】梅【méi】生存环境之恶劣【liè】,从反面衬托梅冒寒绽放的坚贞品质;且诗【shī】人【rén】强调梅【méi】于月明之【zhī】夜绽放,乃借明月【yuè】烘托【tuō】梅之【zhī】高洁品格【gé】。诗人于此联宕开一笔,不【bú】写自己的【de】惆【chóu】怅,而忆寻梅之【zhī】经历【lì】,既使【shǐ】诗【shī】歌在章法上显得摇曳【yè】多姿,又【yòu】为【wéi】下联写折【shé】梅寄意【yì】做【zuò】铺垫。

  颈【jǐng】联【lián】是【shì】理解全诗的关【guān】键。上联“折寄遥怜【lián】人似玉”,意谓折一枝梅寄送给似玉的远人【rén】。问题是,诗人为何将远人比作“玉”?“怜”又当作何【hé】解释?有人认为,此处的远人【rén】是一位貌美如玉的女子【zǐ】,“怜”是爱的【de】意思。诚【chéng】恐不妥【tuǒ】。首先【xiān】,一位走【zǒu】路【lù】都需【xū】手扶【fú】杖藜的老者因【yīn】为思念一位年轻女【nǚ】子而【ér】惆怅得在梅下绕去绕来,去而复来,实【shí】在有失体统【tǒng】。再者,这样【yàng】解释与下联“相思应恨【hèn】劫成灰【huī】”在【zài】意【yì】思【sī】上【shàng】也【yě】难以联系起来【lái】。“相思应恨劫成灰”应是诗【shī】人的想象,是诗人想【xiǎng】象【xiàng】远人思念自己时的情【qíng】状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此句中的一个“应”字。“应”是“应该”的意思,应该怎么怎【zěn】么,乃是一种推测。此句【jù】若【ruò】写的是【shì】诗人自己,当然无需推测【cè】;既【jì】然用【yòng】了推测,只能是诗人的想象。诗人想象这【zhè】个【gè】似玉之人【rén】在思念自己的时候【hòu】,心中还有“恨【hèn】”。“恨”什么【me】?“劫成灰”。从【cóng】中便可推测,诗人要寄【jì】梅与之的【de】人【rén】必是经历了某种严重的祸患,因【yīn】此,诗【shī】人想象他在对自【zì】己的思念中仍带有怨恨。至此【cǐ】,诗人何以要寄梅与他,何以要喻他为“玉【yù】”就明白了。原来诗人是希望他虽经历磨难却【què】能【néng】像梅一【yī】样坚贞不屈【qū】,像玉【yù】一【yī】样保持【chí】高洁人【rén】格【gé】。原来诗人惆怅【chàng】并非为【wéi】自己【jǐ】,而是为【wéi】朋【péng】友;诗人“杖【zhàng】藜行绕【rào】去还来”原来是【shì】在【zài】为朋友忧【yōu】虑担心。

  诗人的忧虑和担心是【shì】如此之深,乃至【zhì】于行绕于梅下【xià】“沉【chén】吟”而【ér】忘记了【le】时间【jiān】,直至“日落”时寒鸦飞【fēi】起才被惊醒独自怅然而归。尾联【lián】仍重在对诗人行【háng】为的描【miáo】写。“沉吟”描【miáo】写【xiě】诗人【rén】行绕于梅下满腹心思的样子,再次表现其内心难以【yǐ】排遣的“惆怅”。“独自【zì】回”,表现其孓【jué】然一身返回时的孤寂落寞。当【dāng】然,尾【wěi】联也有对环境的渲染。“日落”、“寒【hán】鸦起”一方【fāng】面渲染环境的冷【lěng】寂、凄清【qīng】,烘托诗人内心的孤寂【jì】落【luò】寞;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其【qí】徘【pái】回【huí】于梅下时【shí】间【jiān】之长,突出【chū】其“惆【chóu】怅”之深。

  这【zhè】首诗以“书事【shì】”为【wéi】题,句句都是在描写【xiě】诗人的行为。这些描写为读者展示了【le】一位思念远友,为朋友的【de】遭遇满怀忧虑的老者形【xíng】象。高【gāo】考命题人认为这【zhè】首诗是咏梅【méi】诗,实为不妥。咏【yǒng】物诗【shī】,所咏之物是整首诗描写的主体,咏物的目的或借物喻人【rén】,或托物言志,或兼而有之。这首诗虽然写了梅【méi】,却没有对其做正面【miàn】描写【xiě】,虽然也表【biǎo】现了梅的【de】品格,目的【de】却【què】不【bú】在【zài】此【cǐ】。在【zài】诗【shī】中,梅只【zhī】是【shì】诗人用以【yǐ】慰藉自己鼓励朋友的凭藉,而不是【shì】要着意表现的对象【xiàng】。如此【cǐ】,不能【néng】说其是咏物诗。

朱熹简介

唐代·朱熹的简介

朱熹

朱熹(9-21~9-21),行【háng】五十二,小【xiǎo】名沋郎,小字季延【yán】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【zǐ】阳先【xiān】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沧洲病叟、逆翁。谥【shì】文,又称朱文【wén】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【sòng】江南东【dōng】路徽州府【fǔ】婺源县(今江【jiāng】西省婺源【yuán】),出生于南剑州【zhōu】尤溪(今属福建【jiàn】三明市)。南【nán】宋【sòng】著【zhe】名的理学家、思【sī】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【xué】派【pài】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【shì】孔子、孟【mèng】子以【yǐ】来最杰【jié】出的弘扬儒学【xué】的【de】大师。

...〔 ► 朱熹的诗(1187篇)

猜你喜欢

野行偶见红树怅然有感呈石末公

明代刘基

红树伤心夕【xī】照【zhào】前,漫【màn】山映水为谁妍。树当【dāng】摇落人尤惜,人自忧愁树不怜。

九译未通青【qīng】鸟使,四【sì】郊犹涨【zhǎng】绿林烟。野夫病足思【sī】休息,藉草栖橧拟晏眠。

题陶灿文引觞自酌图七首 其四

清代王家枢

我欲希高蹈,世外访桃源。呼儿狎猿鹤,课仆扰鸡豚。

白云塞洞口,红雨乱溪村。不如来饮酒,花下好开尊。

仲春入直四首 其二

元代周伯琦

草【cǎo】芽未绿柳先黄【huáng】,曲槛重门辇【niǎn】路长。冰雪初【chū】销流禁禦,羊沟【gōu】又见水【shuǐ】汤汤。

越裳献白翟(一作丁仙芝诗)

唐代孙昌胤

圣哲符休运,伊皋列上台。覃恩丹徼远,入贡素翚来。
北阙欣初见,南枝顾未回。敛容残雪净,矫翼片云开。
驯扰将无惧,翻飞幸莫猜。甘从上苑里,饮啄自裴回。

往复无间 其九

释重显

黄昏戌,寰中不碍平人出。瓦砾光生珠玉闲,将军岂用驱边卒。

生查子 其二 闺情,集唐诗

清代董元恺

欲试一寸心,试妾与君泪。寄向故园流,空望去时水。

不消出门行,想君发扬子。错认几人船,日暮情何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