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李益的诗 > 夜上受降城闻笛

夜上受降城闻笛

[唐代]:李益

夜上受降城闻笛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,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。

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,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。

注释

受降城:唐初名将张仁【rén】愿​为了防御【yù】突厥,在黄河以【yǐ】北筑受降城,分【fèn】东、中、西三城,都在今内蒙【méng】古自治区境【jìng】内。另有一【yī】种说【shuō】法是:公元646年【nián】(贞观二十年),唐太宗亲临【lín】灵州【zhōu】接【jiē】受突厥一【yī】部的投降,“受降城【chéng】”之【zhī】名【míng】即由此而来【lái】。

回乐峰:唐代有回乐县​,灵州治所,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【wǔ】县西南【nán】。回乐【lè】峰即当地山【shān】峰。一作“回【huí】乐烽【fēng】”:指回乐【lè】县附近的烽【fēng】火台。

城下:一作“城上”,一作“城外”。

芦管:笛子。一作“芦笛”。

征人:戍边的将士。尽:全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彭【péng】定求 等 .全唐诗(上) .上【shàng】海 :上海古【gǔ】籍出【chū】版社 ,1986年10月版 :第718页 .

2、于海娣 等 .唐诗【shī】鉴赏大【dà】全集 .北【běi】京 :中国华侨出版社 ,2010年12月版 :第316页【yè】 .

3、蘅塘【táng】退士 .唐诗三百首 :宗教文【wén】化出版【bǎn】社 ,2003 :309 .

夜上受降城闻笛鉴赏

  这【zhè】是一【yī】首抒写【xiě】戍边将【jiāng】士乡情的诗作,从多【duō】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(包括吹笛人)浓烈的乡思和满心【xīn】的哀愁之情。

  诗歌的前两句【jù】描写了一幅边塞【sāi】月夜的独特【tè】景色.举目远眺,蜿蜒数十里的丘陵【líng】上耸立着【zhe】座座高大的【de】烽火台,烽火台下是【shì】一【yī】片无垠的沙漠【mò】,在月光的映照【zhào】下如同积雪的荒【huāng】原【yuán】。近看【kàn】,高城之外【wài】月光皎洁,如同深秋的寒霜【shuāng】。沙漠并【bìng】非雪原,诗人偏【piān】说【shuō】它“似雪”,月【yuè】光并【bìng】非秋【qiū】霜,诗人【rén】偏说它“如霜”。诗人【rén】如此运笔,是为了借【jiè】这寒气袭人【rén】的景物来【lái】渲染心境【jìng】的愁惨凄【qī】凉。正是这似雪【xuě】的沙漠和如【rú】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【xiǎn】得【dé】格【gé】外【wài】空【kōng】寂惨淡。也使【shǐ】诗人格【gé】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【de】孤独,而【ér】生发出思乡情愫。

  如果说前两【liǎng】句写景,景中寓情【qíng】,蓄而未发;那么【me】后两句【jù】则正【zhèng】面写【xiě】情。在万籁俱寂中,夜风【fēng】送来呜呜咽【yān】咽的芦笛声。这笛声使诗人想到:是【shì】哪座烽火【huǒ】台上【shàng】的戍【shù】卒在借芦笛声倾【qīng】诉那无【wú】尽的边愁?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【le】多少征人的【de】思乡愁【chóu】?在这漫长的【de】边塞【sāi】之【zhī】夜,他【tā】们一个个披衣而起,忧郁的目【mù】光掠过似雪的【de】沙漠,如霜的月地,久久【jiǔ】凝视着远方······“不知何处”,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【shí】的迷惘心情,映【yìng】衬出夜景【jǐng】的空寥寂寞【mò】。“一夜”和“尽望【wàng】”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【de】深重和【hé】急切。

  从全诗来【lái】看,前【qián】两句写的是【shì】色,第三句写的是声;末句抒【shū】心中所感,写【xiě】的是情。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、铺垫。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【mián】绵【mián】乡情【qíng】,进而【ér】由听觉【jiào】形【xíng】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【tāo】滔的感情【qíng】的洪【hóng】波。前三句已经蓄势【shì】有余,末句一般就用直【zhí】抒写出。李【lǐ】益【yì】却蹊径独辟,让满【mǎn】孕【yùn】之情在【zài】结尾处打个回旋,用拟想【xiǎng】中的【de】征【zhēng】人望乡的镜头加【jiā】以表现,使人感到句绝而意【yì】不绝,在戛然【rán】而止【zhǐ】处仍【réng】然漾开【kāi】一个【gè】又一个涟【lián】漪。这首【shǒu】诗艺术上的【de】成功,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、声音、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,将【jiāng】诗情、画意与【yǔ】音【yīn】乐美熔【róng】于一炉,组成【chéng】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,意境【jìng】浑成,简【jiǎn】洁空灵,而又具有含蕴不【bú】尽的特点。

  这首【shǒu】诗语言优美,节奏【zòu】平缓,寓情于景,以【yǐ】景写【xiě】情,写出了征人眼前【qián】之景,心中之情,感人肺【fèi】腑。诗意婉曲深远,让人回味【wèi】无穷。刘禹【yǔ】锡【xī】《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》中提到李益,有【yǒu】“边【biān】月空悲芦管秋”句,即指此诗。可【kě】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【sòng】很广。《唐诗纪事》说这【zhè】首诗在【zài】当时便被【bèi】度曲【qǔ】入【rù】画。仔【zǎi】细体味全【quán】诗意【yì】境,的确【què】也是谱歌作【zuò】画的佳品【pǐn】。因而被【bèi】谱入弦管【guǎn】,天下传唱,成【chéng】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【de】名篇之一。

李益简介

唐代·李益的简介

李益

李益(约750—约830), 唐代诗人,字君虞【yú】,祖【zǔ】籍【jí】凉州姑【gū】臧【zāng】(今【jīn】甘肃武威市【shì】凉【liáng】州区),后迁河南郑【zhèng】州。大历四年(769)进士,初任郑县尉,久不得升【shēng】迁,建中【zhōng】四年(783)登【dēng】书判拔萃科【kē】。因【yīn】仕途失意,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。以边塞诗【shī】作名世,擅长绝句,尤其工【gōng】于七绝。

...〔 ► 李益的诗(183篇)

猜你喜欢

初冬有事武闱登三山南楼眺望

明代卢龙云

一上层【céng】楼寓目【mù】宽,南中十月【yuè】只轻寒。千山雨过【guò】林【lín】仍绿,万木霜催叶未丹。

骑射此时资讲武,蒐罗他日备【bèi】登坛【tán】。汉【hàn】家颇【pō】牧频推【tuī】毂,须信封侯事不难。

秋夜望月 其一

佚名

皎皎山头【tóu】月欲低,月厌【yàn】羁愁睡转迷。忽【hū】觉泪流痕尚【shàng】在,不【bú】知梦【mèng】里向谁啼。

登万岁塔

明代徐熥

宝塔凌霄迥,登攀俯九垓。山河天际绕,楼阁日边开。

幡影依檐落,铃声拂槛来。马江波浩渺,雉堞势萦回。

同人集双藤书屋罗两峰曹友梅张水屋合作一图纪事

清代何道生

三人【rén】合画议谁始,两【liǎng】峰友【yǒu】梅张【zhāng】风子。铺【pù】将一幅溪藤纸,笔【bǐ】声飒飒风生耳。

一【yī】气呵成十五指【zhǐ】,烘染如【rú】以水济水。是时木【mù】脱秋【qiū】气高,仿佛满屋【wū】生风涛。

传言玉女

清代奕绘

磊落幽怀,写向白云深处。天上神仙,讵钟情如许。

灵犀一点,化作凤鸾交舞。人间那有恁般儿女。

舟子谣四章

清代屈大均

广州大艨艟,使得两头风。输一篷,赢一篷。

后八字风,扬篷当中。前八字风,勾篷西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