祓禊


拼音fú xì
注音ㄈㄨˊ ㄒ一ˋ

祓禊

词语解释

祓禊[ fú xì ]

⒈  犹祓【fú】除【chú】。古祭名。源【yuán】于古代“除恶之祭”。或濯于【yú】水滨(薛君《韩【hán】诗【shī】章句》),或【huò】秉火求福(杜笃《祓禊赋》)。三国魏以前多在三月上巳,魏以【yǐ】后但在三月三【sān】日【rì】。然亦有延至秋【qiū】季者【zhě】(刘桢《鲁【lǔ】都赋》)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犹祓除。古祭名。源于古代“除恶之祭”。或濯于水滨( 薛【xuē】君【jun1】 《韩诗【shī】章句【jù】》),或秉【bǐng】火求【qiú】福( 杜【dù】笃【dǔ】 《祓禊赋【fù】》)。 三国 魏 以前多【duō】在三月上巳, 魏 以后【hòu】但【dàn】在三月三【sān】日。然亦有【yǒu】延【yán】至秋季者( 刘桢 《鲁都赋》)。

汉 刘桢 《鲁都赋》:“及其【qí】素秋二七,天【tiān】汉指隅【yú】,民胥祓禊,国于水【shuǐ】嬉。”
《后汉书·礼仪【yí】志上【shàng】》“是月上巳,官【guān】民皆絜【jié】於东【dōng】流水【shuǐ】上” 南【nán】朝 梁 刘昭 注:“蔡邕 曰:《论语》‘暮春者,春服既【jì】成,冠【guàn】者【zhě】五【wǔ】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 沂,风【fēng】乎舞【wǔ】雩,咏而归。’自上【shàng】及下,古【gǔ】有此礼。今三月【yuè】上【shàng】巳,祓【fú】禊於水滨,盖出於此。”
唐 张志和 《上【shàng】巳日【rì】忆江【jiāng】南【nán】禊事》诗:“黄河 西绕郡【jun4】城流,上【shàng】巳应无祓禊游。”
《辽史·王鼎传》:“适上巳,与同志祓禊水滨,酌酒赋诗。”
清 龚自珍 《百字令》词:“珂珮晨閒【jiān】,文章秋横【héng】,祓禊西山【shān】雨。”

国语辞典

祓禊[ fú xì ]

⒈  古人在水边戒浴,以除不祥的一种祭祀。

北周【zhōu】·庾信〈三月三日华林【lín】园马【mǎ】射赋〉:「虽行祓【fú】禊之饮,即用【yòng】春【chūn】搜【sōu】之仪。」

英语exorcistic ablutions

分字解释


※ "祓禊"的意思解释、祓禊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